素食餐飲變變變
以往的吃素者比較偏向青菜醬瓜等清淡的食物,所以素食者給人的印象都是一派仙風道骨、營養不良的感覺;現在因為 經濟普遍水準提高,生活富庶的關係,「素食」可不見得會和「瘦子」劃上等號,現在素食者可是比吃葷食者健康多 嘍!
蛋奶素、純素、瑜珈素……這麼多素食的種類,是不是讓你有一頭霧水的感覺,或以為吃素很麻煩呢!其實,它們的定 義很簡單:「蛋奶素」指的是除了植物性食物外,還能吃蛋和乳製品等的素食習慣;「奶素」指的是除了植物性食物 外,還可以吃牛奶或乳酪等奶製品;「純素」則是只吃植物性食品。至於「瑜珈素」則是將食物分成「悅性」、「變 性」及「惰性」三大類:其中「悅性食物」是理想的食物,能使身心靈平衡,如:蔬果、穀類、奶類或堅果等。「變性 食物」是指吃多了會影響人心靈的食物,如:咖啡、濃茶或味道濃烈的調味品等,應少吃。而「惰性食物」則是指吃了 容易讓人懶散、疲倦的食物,如:肉、魚、蛋、菇類、酒等,應該避免。
台灣素食餐廳的經營型態一直在變。以一、二十年前來說,大部分還是侷限在中國菜,以經營素食的老字號居仁堂素食 餐廳來看,早期是以湘菜為主,型態是純中國餐廳的經營方式,有筵席、小吃,部分菜色是依現有的傳統菜色轉換成素 食口味。到了現代,素食的經營型態也變得越發多元化,有平民化的素食自助餐、小吃店;較高檔的則從素食吃到飽到 餐廳級的都有,但真正比較新奇的則是異國風的素食西餐廳,店內供應了多國籍的素食西餐,讓素食者也能擁有越來越 多的選擇。
|